服务领域:心理教育、心理拓展、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

发布时间:2014-03-17 15:05:16 作者:admin 浏览量:1188

  • 负 责 人:辛  勇
  • 服务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 单位简介:应用心理学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在读。主要承担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并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全校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2008年特大地震后,专业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从心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工作,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美国mercycoprs、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香港大学、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系统性的灾后心理重建工作。近三年团队服务区域覆盖绵阳辖区内北川、平武、安县、三台、涪城、游仙等地20多个乡镇、100多个社区或学校,并辐射到德阳、绵竹、都江堰等地,服务对象包含青少年学生、教师、机关乡镇及社区干部、警察等群体。
  • 设施设备及人员构成:1、生物反馈仪,可以用于多动症、焦虑症等人群的行为矫正;2、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人才测评与模拟招聘系统,可以为心理健康普查、学生就业指导等服务;3、测谎仪,可以为司法机关等部门服务;4、“加油-在运动中成长”、表达性艺术等青少年能力素质提升训练教程,可以为中小学、企业等进行素质拓展服务。人员构成:心理学专业全体教师。
  • 服务内容及范围:1、为基金会大型公益心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如:金色阳光工程;2、执行基金会的大型公益社会心理项目,如:加油!在运动中成长、加油2.0柏林乡村少年宫共建与乡村青少年夏令营等;3、进驻绵阳市涪城区三里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工作;4、针对游仙区柏林镇博爱学校教师开展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素质拓展、“加油”课程训练等活动;5、针对高校社团等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志愿者服务价值;6、帮助青少年在应试教育下获得更好的心理成长和能力提升,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

在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近三年团队服务区域覆盖绵阳辖区内北川、平武、安县、三台、涪城、游仙等地20多个偏远乡镇、100多个社区或学校,并辐射到德阳、绵竹、都江堰等地,服务对象包含青少年学生、教师、乡镇及社区干部、警察等群体,累计直接服务约100000人次。团队在研或已完成的主要项目包括国家哲社基金1项、教育部2项、四川省哲社基金1项、中国扶贫基金会2项(加油!在运动中成长、加油2.0柏林乡村少年宫共建与乡村青少年夏令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1项。2008年,心理学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在南河体育中心进行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慰问和深切嘱托;并作为“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队”骨干力量(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分队)入围团中央抗震救灾“十佳团队”20强并荣获团中央“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10年,团队组建“锦文书院”参加“天使助学行动”并进入全国十强。团队及个人先后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最佳团队奖”、西南科技大学“师生创新团队”、“绵阳市优秀志愿者”、“绵阳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绵阳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等荣誉。